新大学·新校园 | 《当代建筑》2022年第7期
刘玉龙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本期特约编辑张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国际设计学院副院长孟雪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卷首语
04 | 刘玉龙 | 大学校园规划的新动向
专访
06 | 吴志强 | “双一流”大学校园规划学术沙龙10 | 新大学· 新校园
主题专栏20 | 董丹申 陈建 陈璐 | 和合共生 消融边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规划设计24 | 冯正功 陈婷 黄琳 王恒 | 延续历史· 面向未来 拥山抱水· 成院得园——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规划与设计
30 | 刘玉龙 黄献明 | 响应学科发展新要求的大学校园空间规划探索——以康复大学校园规划为例
35 | 江家扬 梅洪元 韩培 | 寒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风环境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40 | 尤晓慧 许懋彦 黄蔚欣 | 基于多源数据对高校开放游览空间的研究探讨——以“清华校园游”空间优化设计为例
46 | 江立敏 潘朝辉 王涤非 徐蜀辰 | 《迈向世界一流大学——从校园规划与设计出发》后记与展望
53 | 邓巧明 赵思 刘宇波 | 跨越百年的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建筑空间灵活性设计经验
60 | 袁玮 石峻垚 杨骅 | 拥山簇林 共享互动——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规划设计
64 | 孟雪 张岩 | 健康导向下寒地大学校园建筑亲生物设计研究设计作品
70 | 庄惟敏 唐鸿骏 李匡 | 延安大学新校区公共教学楼组团
78 | 王文胜 严佳仲 | 温州肯恩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葛和凯楼)
86 | 李子萍 王海旭 陈磊 王博闻 | 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楼
92 | 顾志宏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主校区)医学博物馆
98 | 沙晓冬 曹伟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石湫校区
104 | 吴震陵 方炜淼 赵黎晨 | 中共桐乡市委党校
112 | Perkins Eastman建筑师事务所 | 华盛顿大学詹姆斯·麦凯维大楼
120 | 芬兰JKMM建筑师事务所 | 赫尔辛基艺术大学
学者论坛
127 | 白韵溪 崔翀 宋聚生 洪武扬 | 基于水系统治理的碧道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深圳市碧道规划建设为例131 | 钟中 刘国伟 | 高层传染病综合楼设计研究——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二期)E楼方案为例
观点
135 | 史巍| 基于声景理念的建筑设计实践与研究——以上海音乐学院零陵路校区为例
139 | 丁顺 金进 | 从离散到聚集——基于分形机制下的高等学校教研核心集群设计探析
142 | 赵恺 | 从校园场所到城市场景——深圳音乐学院设计方案解析
和合共生 消融边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规划设计
董丹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陈 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建筑院院长,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技术总监
陈 璐|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建筑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打破了“围墙内办大学”的传统城校关系,提出了“共享区”的规划方案,消融了大学与城市的边界,增强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项目积极探索“三院一体”医科模式下的创新,秉承“共享、开放”的理念,聚焦“人本为先”的核心,打造一所临水融城、传承文化、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
延续历史·面向未来 拥山抱水·成院得园——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规划与设计
冯正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
陈 婷|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延续建筑创作研究中心执行建筑师
黄 琳|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延续建筑创作研究中心建筑创作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 恒|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延续建筑创作研究中心建筑创作设计研究院建筑创作二所所长本文通过对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规划与设计过程的思考和总结,探讨了延续式设计思维在校园规划中的实践方式。首先,通过中西语境下校园规划模式的对比,反思我国大学概念的由来;其次,在回顾近代以来高等教育机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金陵大学旧址)的校园空间结构演化为研究对象,梳理以教会大学为基础的历史性校园规划结构的成因与演变;最后,通过设计方案对历史文脉的思考,对场地回应方式的推敲,以及对未来教学模式的考量,探索历史性大学异地新校园规划在满足教学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承续人文价值的一种设计思路。
响应学科发展新要求的大学校园空间规划探索——以康复大学校园规划为例
刘玉龙|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黄献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突破型的学科平台,正成为大学建设全面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研究型大学校园空间建设的核心目标。本文在系统总结“双一流”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学科发展新要求和阐述校园空间潜在价值的基础上,以康复大学校园规划为例,从绿色、复合、开放三个层面,通过环境共生、全龄友好、集成通用、文脉传承、开放共享等五大策略,探讨以空间规划手段因应以国际化、整合化、开放性与多元化为特征的学科发展新趋势,并由此丰富和完善校园空间价值的可能途径与方法。寒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风环境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江家扬|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梅洪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韩 培|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博士后
当前,教育理念正经历从单向传授到交互开放的转变,户外活动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此,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成为校园设计的核心。严寒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室外风环境是影响学生户外活动舒适度的关键因素。本文以9个东北地区的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对校园风环境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并通过对校园外部空间与学生户外活动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为具体运用校园风环境评价标准提供了依据。
基于多源数据对高校开放游览空间的研究探讨——以“清华校园游”空间优化设计为例
尤晓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许懋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
黄蔚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随着大学校园管理的日渐开放,“校园游”成了高校承担社会责任、释放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窗口,也对校园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获取大范围、精细化的环境行为学数据成为可能。本文以“清华校园游”为例,引入多源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三类重要节点空间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通过Wi-Fi定位、视频分析、GPS定位等方法,处理多时空尺度下的游客数据;其次,通过数据分析,提出“清华校园游”中具有代表性的节选空间和相应的优化着力点;最后,将它们分别落实到具体的优化设计中,构建从数据现象到解决方案的方法论,探讨提升大学校园组织方式和空间品质的设计策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从校园规划与设计出发》后记与展望
江立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设计四院院长
潘朝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四院总建筑师
王涤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四院副总规划师
徐蜀辰|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师《迈向世界一流大学——从校园规划与设计出发》是作者团队基于自身20余年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而著成的,是具有资料价值,兼顾一定理论探讨性和前瞻性的一本著作。该书所构建的研究和实践框架探讨了未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并指引未来学科领域的开拓和创新。本文是作者针对此书进行的后记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本文框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该书进行的评述与后记;第二部分是基于此书的框架,对未来大学校园规划和教育建筑的展望。识古通今,方能展望未来,希望该书成为我国未来“双一流”大学校园规划的参考文献。
跨越百年的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建筑空间灵活性设计经验
邓巧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 思|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宇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科研建筑空间如何在时代变化中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科不断变化的空间使用需求,并促进不同学科的合作交流与创新,是需要高校管理者与规划设计师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有限条件下建设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建筑,很好地适应了其一百年来的学科发展与变化。本文基于对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建设过程中多个历史规划报告的研究,从建设前期详尽的功能需求研究、精心设计的模块系统、整合的设备管网三个方面出发,总结其在科研建筑空间灵活性方面的设计经验。拥山簇林 共享互动——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规划设计
袁 玮|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石峻垚|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二院院长
杨 骅|罗麦庄马(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基于对场地的认知,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采用“融合”的方法对校园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进行了适宜的设计。通过对设计思路和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规划设计对“融入型大学”的态度和策略。健康导向下寒地大学校园建筑亲生物设计研究
孟雪|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张岩|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总院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
亲生物设计注重将自然融入人工环境,重构人与自然的联系,为寒地大学校园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对寒地大学校园建筑亲生物设计进行了基本解析;其次,分别阐述了亲生物设计对于校园使用者的健康效益,体现在生理、心理与认知三个方面;最后,结合寒地大学校园建筑的具体实例,提出了物理环境动态调控、内外空间延续、空间层次塑造与室内要素融入四个方面的亲生物设计策略,以期为健康导向下寒地大学校园建筑的设计与发展提供参考。===================================
本期责任编辑:贾丽丽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ca_work2019@163.com(责编邮箱)
标题请写明前缀【新大学·新校园】
===================================
精彩回顾点击阅读
编辑/胡祯祯 校对/贾丽丽 审核/张隽